우리 (생각해 봅시다·考慮考廬)

[전영기의 시시각각] 한국은 작은 나라? 누가 연설문 썼나

含閒 2017. 12. 18. 15:47
대한민국 헌법 66조는 ‘대통령은 국가의 원수이며, 외국에 대하여 국가를 대표한다’고 돼 있다. 헌법은 전문(前文)과 4조 두 군데에서 한국이 ‘자유민주적 기본 질서’의 나라라고 천명했다. 문재인 대통령이 중국을 국빈 방문한 것은 그가 한국의 국가원수, 국민의 대표이기 때문이다. 어디서 누구를 만나든 자유와 민주가 숨 쉬는 대한민국의 정체성, 즉 이념과 역사성을 유지해야 한다. 이는 한국 대통령으로서 헌법적 의무에 해당한다.
 
그런데 지난 15일 베이징대에서 문 대통령의 연설은 중국에 대한 자기 비하와 사대(事大)가 흘러넘쳤다. 이게 한국 대통령의 공식 발언인가 싶을 정도로 헌법정신이 망가지기도 했다. 문 대통령의 연설에서 가장 이해할 수 없었던 건 “한국도 작은 나라이지만 책임 있는 중견 국가로서 그 꿈에 함께할 것”이라는 대목이다. 한국이 왜 중국의 꿈에 함께해야 하는지도 수긍할 수 없지만 ‘작은 나라’라는 표현은 치명상에 가깝다. 이 말은 “저는 시진핑 주석에게서 중국의 통 큰 꿈을 보았다” “법과 덕을 앞세우고 포용하는 것은 중국을 대국답게 하는 기초”라는 ‘중국 대국론’을 편 뒤 나왔다.
 
여기서 ‘작은 나라’는 인구나 면적이 아니다. 맥락상 ‘한국 소국론’이다. 국가의 꿈과 가치, 지도력에서 한국이 중국에 비해 작다는 얘기다. 하지만 1인당 GDP와 경제 실력, 과학기술력, 국민 개개인의 삶의 질이나 정신·문화·종교적으로 누리는 가치, 인권·법치·3권분립과 표현·양심의 자유 같은 민주주의 수준에서 한국은 중국보다 큰 나라다.
 
중국인들은 대국의 꿈에 한국 대통령이 책임 있는 자세로 동참하겠다는 다짐을 들으면서 가상하다고 여겼을 것이다. 대한민국 탄생 70년간 이번처럼 대통령이 소국이라 스스로 낮춰 부르고 상대를 대국으로 우러른 적은 없다. 조선시대도 아니고 무슨 이런 사대가 있나. 자유민주의 나라 한국을 대표하는 문 대통령한테 무슨 근거로 공산주의 중국에 가서 조국을 ‘작은 나라’라고 비하해 5000만 국민에게 수치심을 안겼는지 헌법적 책무를 묻지 않을 수 없다.
 
그렇지 않아도 노영민 중국대사가 시 주석한테 신임장을 제정하면서 방명록에 “만절필동(萬折必東)”이라고 쓴 게 논란이 되고 있다. 만절필동은 황허의 강물이 수없이 꺾여도 결국 동쪽으로 흐르듯 천자를 향한 제후의 깊은 충성심을 나타낸다. 선조가 명나라에 숭배와 감사를 표현할 때 썼다고 한다. 

시 문 대통령의 연설로 가 보자. 그는 “한국에는 중국의 영웅들을 기리는 기념비와 사당들이 있다. 광주시엔 중국 인민해방군가를 작곡한 한국의 음악가 정율성을 기념하는 ‘정율성로’가 있다”고 말했다. 대통령 연설문의 작성자는 정율성이 북한 군가인 조선인민군행진곡의 작곡자라는 사실을 알았을까. 정율성은 1950년 북한의 6·25 남침 때 중국 팔로군에 섞여 항미원조(抗美援朝·미국과 싸우고 조선을 지원함) 전쟁에 참여했다. 그는 ‘공화국 깃발이 바람에 휘날리네’ 같은 숱한 전쟁 노래를 만들어 김일성의 총애를 한 몸에 받았다.
 
정율성이 사회주의자로서 일제 강점기 독립을 위해 노력했다는 점은 인정할 수 있다. 그렇다 해도 자유민주주의 한국을 공산화하기 위해 북한의 전쟁범죄에 앞장선 죄까지 면책해 줄 순 없다. 대통령의 연설문엔 중국의 위대함을 칭송하느라 그들이 과거 한국을 없애려 한 적국이었다는 역사인식이 흔적조차 없다. 대신 대한민국을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으로 적화(赤化)해 자유민주의 씨를 말리려 했던 김일성 측근을 영웅으로 드높였다. 이 끔찍한 국격의 추락과 정체성의 파괴, 누가 책임질 것인가.
 
전영기 중앙일보 칼럼니스트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由郑律成作曲,张松如(公木)作词,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是组歌《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文名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所属专辑  八路军大合唱
发行时间  1939年
填    词  张松如
谱    曲  郑律成
音乐风格  军歌进行曲
歌曲语言  汉语
歌曲前身  八路军进行曲
歌曲原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歌曲地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历史沿革

1939年秋,《八路军大合唱》完成,《八路军进行曲》即为其中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曲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曲评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1]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历程

八路军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歌词作者公木,曾是一名文武双全的抗日战士。公木的真名叫张松如,原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10年出生于河北辛集北孟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在外祖父的帮助下入学念书。公木1938年8月从抗战前线去延安,在延安抗大学习。学习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写歌词、诗歌。学习结束后,组织上留他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当时事政策教育干事。此时,郑律成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给抗大学员教唱歌。在一起工作中,他和郑律成配合得很好。当时,郑律成住在他隔壁,他俩像亲兄弟一样友好,郑律成常到他的住处来玩。一天,郑律成坐在他床上翻看他的笔记本,发现他那个本上有很多诗,高兴得不得了,很快为《子夜岗兵颂》谱了曲。郑律成唱给他听,他听后非常高兴,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到了1939年四五月间,郑律成提出搞个“八路军大合唱”,约他写词。郑律成还说,什么叫大合唱,就是多搞几首歌嘛。此时,冼星海光未然也提出搞“黄河大合唱”。“大合唱”这名称,就是这样来的。虽然公木住在山洞里,心胸和视野还是很开阔的。他首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还写了《骑兵歌》《炮兵歌》。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写完。延安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当时抗大连风琴也没有,郑律成就哼着作曲,他唱,公木听。9月份,曲还没作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音乐系去了。鲁艺音乐系的条件好一点,有乐器。10月份,郑律成作曲完毕,“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印成油印小册子,传遍全延安,传遍全军,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后方都唱。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总政主编的报刊上。总政宣传部部长萧向荣还专门请公木和郑律成去吃饭,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
公木教授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作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在‘八路军大合唱’中,抗战的三个阶段,我都写上了,写成大兵团音乐形象,不是个游击队的形象。其实,1939年还没有形成大兵团,但要站在抗战形势发展的高度去写。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二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这样的环境,我想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在任何时候可能都是不行的。”[4] 
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八路军进行曲》原歌词作了适当的调整,原歌词“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改为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由中央军委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后,又改为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1988年7月25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郑律成

郑律成郑律成
郑律成,著名作曲家。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一个贫苦家庭。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33年春,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郑律成返回朝鲜工作。1950年回到中国,随即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舞团从事音乐工作。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于北京逝世。[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公木

公木
公木(5张)
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甫,现名张松如,河北束鹿(现辛集市)人。1928年考入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即北师大前身),1930年加入共青团,后受组织委托参与发起并加入“社联”、“左联”华北教师联盟和“北平文总”的组织与活动。1938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后留校工作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41年任军直政治部文艺室主任,主编《部队文艺》杂志。1942年冬调鲁艺文学系任教。1998年10月30日,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因病在长春逝世,享年88岁。[6] 
词条图册



郑律成同志作曲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歌词


我们是钢铁一样的朝鲜人民军,
为和平正义而斗争的战士,把残暴的敌人奸贼坚决驱除,
我们要争取祖国的独立统一。
人民的自由幸福是我们的生命,纪律严明,意志坚强,体魄强健,
团结起全世界的劳动弟兄,勇敢地前进前进战斗向前进。

我们的美丽山河连绵三千里,我们的幸福国家人民做主人,
要发扬朝鲜人民的爱国传统,保卫我祖国的天空海岸陆地,
人民的自由幸福是我们的生命,纪律严明,意志坚强,体魄强健,
团结起全世界的劳动弟兄,勇敢地前进前进战斗向前进。




真实“三八线”: 汉江防御战, 战后军长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2017-12-13 14:03:11    新浪看点    作者: 拇指典故    我有话说

【导语】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历史乃是万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动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惩恶又不报善。因为它不是根据正义而是根据力量。它总是把胜利分配给有权势者,任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般说来,在世俗事务上它总是替为非作歹者撑腰

真实“三八线”: 汉江防御战, 战后军长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一唱汉江江水长,梁山部(志愿军50军代号)天下把名扬。汉江五十天防御打得响,国内国外都夸奖。二唱汉江江水深,江岸阵地如山稳。大树底下扎了根,英雄阻击有决心。”——这是抗美援朝时,著名诗人凌子风和著名音乐家郑律成深入志愿军50军后,为50军谱写的一首《汉江小唱》,真实再现了50军官兵血染汉江,顽强阻击联合国军的英雄事迹。

西线风雪疾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中朝部队攻占南朝鲜首都汉城,并全线进抵三七线。由于志愿军徒步追击距离过远,早已疲惫不堪。后方运输线也由100公里突然拉长至500多公里,既无空中掩护,又缺少地面防空武器,在敌严密的空中封锁下,前线粮弹已无法供应。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果断下令停止追击,转入休整。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准备在两个月之后发动春季攻势。

1月中旬,美方判断中国军队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短时间内不可能发动进攻。为了挽回其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联合国军开始积极准备实施反扑,夺回汉城,将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在迅速地完成了部署调整和补给之后,自1月25日开始,联合国军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麦克阿瑟集中了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以美、英军主力及南朝军一部于西线(南汉江以南)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美军一部及南朝鲜军主力在东线(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敌在西线的部署为:美第1军以土耳其旅、美25师、美3师、英29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地段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突击。美第9军以美骑兵1师、英27旅、美24师为第二梯队,在金良场里以东至骊州地段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另以南朝鲜军第1、6师分别作为美第9、1军的预备队。

面对敌军展开的攻势,志愿军很快判明了敌人的企图,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作战部署,即在西线以坚守防御钳制敌主要进攻集团,而在东线有计划地让敌前进,待敌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粉碎敌之进攻。据此,志愿军成立三个战役集团协同作战。西线集团由志愿军第38军、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组成,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简称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组织防御,坚决抗击敌人向汉城方向的进攻。东线由志愿军“邓华集团”(4个军)和人民军“金集团”(2个军团)组成,在敌进至横城地区后实施反击。彭德怀电报中央军委,说明此次战役带有很大的勉强性,部队尚未得到休息补充,二次战役受损严重的9兵团在后方休整仍不能参战,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可能暂时转为被动,建议将国内的战略预备队第19兵团速调安东,以便随时参战。

参加西线防御作战的主角是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38军是四野王牌军,攻守兼备,战斗力非常强,在第二次战役中,曾获得“万岁军”的美誉。时任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该军负责汉江南岸金谷堂里至南汉江西岸30公里地段的防御,作战对象为美第9军部队。该军112师配属炮兵第27团2个连于堂谷里、泰华山、广岘、天德峰地区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于旺谷、新岱里、中悦美、南治岘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坚决抗击由利川沿公路向汉城方向进攻之敌。军主力集结于汉江北岸磨石隅里以南地区,相机投入战斗。

第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军滇系第60军,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具有光荣的抗日传统,1948年10月在长春起义,经过大力整训,改编为解放军部队。这个军进步明显,战斗力提升很快,具有丰富的野战条件下的防御作战经验。该军入朝以来,相比其他各军,损失较小,但以全歼英军皇家坦克营、率先攻占汉城而名震天下,获得志愿军首长通令嘉奖。时任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该军奉命在野牧里至安庆川以西地区展开,依托修理山、帽落山、白云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点进行防御,作战对象为美第1军部队,防御正面约38公里,是敌进攻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举行时,朝鲜战场上气温在零下25至30℃,非常寒冷,到处白雪皑皑,冰封大地。志愿军指战员体力未及恢复,粮弹不济,困难重重。特别是西线我军的坚守防御,一方面要迟滞敌人进攻,保障东线实施反击,另一方面也要为19兵团入朝参战争取时间,在敌重兵压顶的严峻形势下,注定是一场震天憾地的血战。

浴血奋战帽落山

早在1月15日,美军第3师侦察部队就对50军150师金良场里阵地展开试探性进攻。18日下午美军又出动80余人向我449团1营扑来,该营英勇反击,歼敌50余人,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50军指战员。

1月25日,西线美第1军首先在野牧里至金良场里地段上发起进攻,直扑水原至汉城公路、铁路两侧约20公里的地段。帽落山位于汉江以南,距汉城30公里,海拔380米,山前有一座236.5高地,与主峰毗连,形成天然屏障。在该山周围有京(汉城)釜(釜山)公路和铁路,是敌我争夺的要地。根据50军首长命令,148师主力443团承担该地域坚守任务。该团由第3营8连、9连配置于帽落山主阵地及236.5高地,以7连前伸至谷沙川及113.8高地一线占领前沿警戒阵地,以第2营占领五全里一线阵地,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各营迅速进入阵地,构筑工事,形成侧射和交叉火力。

1月27日11时,美第25师出动200余人在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我443团7连113.8高地进行试探性攻击。7连沉着应战,将敌放至50米才猛烈开火,将其击退。次日10时,美军出动1个营的兵力,坦克10辆,在8架飞机的配合下,向7连阵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势。阵地上到处响起爆炸声,升起的烟雾什么也看不清,被炸翻的冻土四处飞扬。当美军冲到一定距离时,7连的60迫击炮迅速发射,准确击中敌群。我阵地上的机枪火力对敌进行交叉猛射,敌死伤无数,乱成一团。7连的勇士们见反击时机已到,在连长命令下,上好刺刀,乘着烟雾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与敌来回拉锯8次,击毙敌200余人。

7连的机枪手田文富机智勇敢,一口气打完5弹夹子弹,在机枪组长和弹药手均已牺牲的情况下,他选择好新的阵地,自己装填弹夹,猛烈射击,一人打退美军4次冲锋。这位孤胆英雄,用800发愤怒的子弹,让阵地前留下了50多具美军的尸体。战后,田文富满是弹孔的棉衣被送到443团政委手里,政委流着眼泪数了数,一共有53个弹孔。田文富被50军授予“英雄机枪手”称号,并荣获二等功。

1月29日11时许,美军约一个团的兵力在坦克、飞机配合下疯狂地向帽落山236.5高地发动猛烈攻击。我443团8连连长牺牲,副连长王景凤大声喊道:“帽落山阵地是汉江南阵地的一扇大门,无论如何不能丢,我们决心与敌人拼到底,为牺牲的连长报仇。”他指挥战士们顽强抗击,与敌反复争夺,连续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弹药全打光后,就用石头往下砸。战斗异常紧张、激烈,最后阵地上只剩下2个战士和6个勤杂人员。14时敌终于占领236.5高地,又集中火力轰击帽落山主阵地。443团首长提出“决心与帽落山共存亡”的战斗口号,团机关勤杂人员都动员起来投入战斗保障,冒着敌人炮火往阵地运送弹药。黄昏时,4连和团警卫连1个排对236.5高地实施反击,一举夺回该高地北侧两个阵地,与占领236.5高地之敌形成对峙。

1月30日,敌以一个团兵力配属坦克20余辆向我帽落山主阵地全面进攻,148师为加强帽落山阵地防御,由442团抽调一个加强连配属443团,将敌击退。2月2日上午8时,敌以一个团兵力,在飞机10余架、坦克20余辆配合下,向帽落山主阵地进攻,战斗十分激烈。团长朱光云亲自指挥迫击炮连,以300至500米的近距离射击,连续打垮敌人5次冲锋。敌在我阵地前沿遗尸累累,狼狈逃窜。50军军长曾泽生得知情况后,即与朱光云直接通话,表扬443团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鼓励他们抢修工事,组织好战斗,再坚守一天就完成任务。

2月3日,帽落山正面之敌又以一个团以上的兵力,在大量坦克、飞机配合下,再次向帽落山主阵地发起全面进攻,自上午9时起激战4小时。下午14时30分,敌又增加两个营兵力,分别向我左、右翼迂回,飞机使用大量黄磷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三面向我阵地猛攻,阵地上一片焦土。激战至17时30分,敌突入我阵地,双方混战之际,我山顶守军一个排,突然向敌实施反冲锋,投弹70余枚,毙伤敌百余名,将敌击退。至晚22时,该团奉命留第8连、第9连坚守帽落山,其余部队向鹤岘洞转移。帽落山阻击战为时8昼夜,全团以步枪、手榴弹、十字镐与敌搏斗,歼敌1500余人,胜利完成坚守任务。

在敌向我帽落山阵地发起进攻的同时,148师444团也在修理山阵地与敌展开了8天8夜的激烈战斗,共歼敌1800余人,自身伤亡422人。

白云山打出英雄团

根据50军的部署,149师在白云山、光教山、国主峰地域组织防御。白云山位于汉江以南,海拔540米,左侧光教山562米,其左前沿高地是兄弟峰。右侧为白云寺,与帽落山相毗连,旁有铁路通过。山后不远即是汉江平川,纵深较浅,我军处于背水作战的险境。该地域由149师447团负责防守。

1月27日,敌在数十架飞机、数十辆坦克和数十门大炮的轰击掩护下,以十倍于我的兵力,向我447团防守的白云山、兄弟峰、东远里等阵地发起进攻。该团浴血奋战,在兄弟峰阵地前与敌反复争夺5昼夜,击退敌人20余次冲锋,毙敌300余名。50军首长对447团兄弟的表现十分满意,电话鼓励该团打得好,要他们继续抢修工事,准备再战。

真实“三八线”: 汉江防御战, 战后军长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50军447团反击白云寺。

2月1日拂晓,敌200余名在飞机20余架、榴弹炮30余门掩护下,向光教山447团4连阵地进攻,投下大量燃烧弹,将阵地烧焦。激战终日,16时阵地被敌占领。该团迅速命令5连向光教山实施反击,将阵地夺回。同日,在白云寺反击战中,3营8连干部全部伤亡,被迫转移。副营长戴汝吉率一个排赶到,夺回阵地。敌又以坦克10辆、榴弹炮20余门,猛轰我阵地,随即步兵发起集团冲锋,白云寺被占领。3营教导员吴友先率7连冲过敌炮火、飞机封锁区,再次发起反击,7连指导员率2个班,首先攻下两个山头并占领白云寺左侧一个制高点,以火力侧击来犯之敌,其余在教导员率领下,向敌猛烈冲击,恢复了白云寺阵地。

2月3日是敌人向白云山攻击最猛烈的一天。凌晨5时,敌飞机猛烈向白云山、光教山、白云寺投下数不清的炸弹,接下来由近而远的排炮轰击,把白云山顶炸得地动山摇,树木被削平,到处浓烟滚滚。轰炸、炮击持续到上午l0时,敌坦克30余辆掩护其步兵500余人分三路向白云山发起猛攻,一路向光教山冲击;一路由白云寺向白云山冲击;另一路由上光教里向白云山冲击。防守在光教山上的8连英勇抗击,与进攻之敌血战死守,坚持战斗至14时,终因伤亡过重,弹药耗尽,阵地被敌占领。坚守在白云寺阵地上的7连各小分队据险抗击,先后击退敌多次冲锋,也因弹尽粮绝,11时白云寺阵地陷落敌手。下午16时,447团以1营1连向白云寺发起反击,于17时恢复了全部阵地。但敌立即以20余门榴弹炮火急袭,该连指战员大部伤亡,白云寺阵地得而复失。另一路敌人,虽连续冲击多次,均被据守白云山主阵地的447团2营以沉着的抵近射击杀伤150余人,激战至下午16时,敌仓皇退却,白云山阵地巍然屹立。

2月4日上午9时,敌以光教山为依托,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向白云山阵地连续7次冲锋,主阵地仍在我手中。翌日,447团集中各连所剩兵力于白云山主阵地,准备与敌决一死战,敌整日以飞机、大炮轰击我阵地,企图以火力杀伤,困死我于白云山上。2月5日,447团奉命撤出战斗,向江北转移。

白云山阻击战,447团与敌激战11昼夜,共毙伤敌1400余人,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51年5月28日,经50军报请志愿军政治部批准,447团被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唯一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荣誉称号的步兵团。根据447团的英雄事迹,由刘白羽作词、郑律成作曲的《歌唱白云山》在军内外广泛传唱。

西线我军已连续作战10昼夜,在敌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猛烈突击下,伤亡较大。中朝两军决定缩小第50军防御正面,加强纵深防御力量,于2月4日将原归第50军防守的南泰岭、果川、军浦场及其以西14公里正面划归人民军第1军团防守。西线敌人在占领我第一线阵地后,继续猛烈进攻,战况更为激烈。此时,汉江局部地段已开始解冻,我在汉江南岸之防御地幅已缩小。为避免背水作战,2月7日晚,50军留150师450团控制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军主力和人民军第1军团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

“万岁军”的江南22昼夜

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的利川以北地区进行防御,敌先后投入的兵力有4个师2个旅又1个营。1月26日,38军当面之敌美24师及英27旅已进至金良场里、利川、骊州一线,美骑1师在白岩里以北地区,并以部分兵力附坦克于26、27两日向我112师防守的各阵地进行试探性攻击和侦察活动,尔后全线展开猛烈攻击,企图以压倒优势,迅速突破我军防御。

敌根据以往被歼教训,采取所谓“主力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等齐发展”的战术,以1个营至1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炮兵直接支援下,分由金鱼里、芳都里、广水里,向我一线阵地实施不间断的冲击。敌之冲击被我打垮后,即以飞机、炮兵火力轮番轰炸,再组织兵力冲击,如此反复实施。这对我人少弹缺情况下的宽大正面的坚守防御极为不利。

在泰华山主阵地的屏障311.6高地防守的我112师336团5连,接连3天打退敌人13次进攻,最后仅剩10余人,歼敌500余人。战后该连被志愿军总部记集体一等功并授予“屡战屡胜”奖旗。334团防守的鼎盖山256.4高地,也受到了敌约1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的轮番进攻。该团6连英勇顽强,一次次将敌打退,杀伤敌300余人。年仅18岁的战士潘天炎,一人独当一面,打退1个排敌人的多次冲锋,以40余颗手榴弹杀伤敌60余人。334团3营坚守天德山阵地,也与敌展开激战。

至30日,我311.6、211、256.4等高地因阵地被毁,守备部队伤亡殆尽已不宜坚守。是夜,转守群山浦阵地。38军命113师337团进入京安里地区,转属112师指挥,加强正面防御,同时对113师和114师集结地域进行调整,以相机投入战斗。

美军以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实施连续攻击近10日,在我军坚决抵抗下进展甚微。为改变态势,敌军除加大正面攻击压力、继续向我主阵地冲击外,于2月3日,以第19联队从南汉江东岸迂回,进入38军左翼侧后,占据了洗月里以北的高地,威胁该军防御纵深。38军发现有变后,当即组织338团等进行反击,激战一天,歼敌409人,将敌驱出我军纵深,恢复了我之防御态势。

2月4日,337团3连在坚守西官厅战斗中,在连长郭忠田的率领下,充分运用了入朝以来所取得的战斗经验,以敌炮击我隐蔽、敌冲击我反击、近战等手段,连续3天击退美军几个连到3个营的进攻,击毙其260人。战士姜士福双腿负伤后,仍然坚持战斗,最后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美国兵同归于尽。

真实“三八线”: 汉江防御战, 战后军长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38军112师部队在汉江南岸坚守防御。

38军112师在汉江南岸激战10多天,伤亡很大,师教导队和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许多阵地只有几个人扼守。在此危急时刻,广大指战员沉着坚定地守卫阵地,顽强坚持战斗。军预备队114师于2月4日从江北进到江南投入战斗,继续坚守阵地。

在我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撤至汉江北岸后,自2月8日起,美第1军积极向汉江逼近,并于2月10日占领仁川;美第9军则在大量炮兵、坦克、飞机的配合下,猛攻我38军阵地。38军在上樊川里、回德里、京安里、武甲山、长深里、南治岘、外杜陵里一线,英勇战斗,坚决抗击敌人进攻,战斗空前激烈。每一阵地我均与敌人进行反复争夺。敌人的空地火力异常猛烈,我一夜修筑的工事,一小时内即被敌摧毁。我防守部队在缺少工事依托、缺少炮兵支援的异常艰苦条件下,前仆后继,不畏牺牲,坚守阵地。

2月12日拂晓,美军骑1师1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50余门火炮的支援下,向我114师342团1营扼守的350.3高地连续进攻。这时,该营营长曹玉海已经7个昼夜没有休息。当美军第5次冲击时,他跑到前沿阵地和战士一起顽强拼搏。在他的影响下,部队越战越勇,有的战士几次负伤成了“血人”,仍坚持战斗。战士申德恩左眼负了伤,连长叫他撤下去,他说:“右眼还是好的,可以瞄准,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坚持到底!”当右臂和左腿又被打断后,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班长涂金的头部负伤,血流满面,仍然端着冲锋枪射击,一直战斗到牺牲。不久,营长曹玉海壮烈牺牲,弹药也耗尽了。15时,该营3连阵地上只剩下4个人。在打击美军的第7次冲击时,连长赵连山提着没有子弹的驳壳枪带头反冲击,将阵地上的敌人吓得滚下了山。战至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赵连山和一名副班长。

342团1营用鲜血和生命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冲击,守住了350.3高地,歼敌680余人。他们的英雄事迹,震撼了整个战场,激励着幸存下来的每个指战员。战后,志愿军总部给该营记集体一等功,营长曹玉海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在西线我军顽强防御的同时,我东线反击部队完成了集结,于2月12日向敌出击,在横城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8师及美2师一部,取得重大胜利,前出至原州地区,但在围歼砥平里之敌时,遭受挫折,未能歼灭该敌。鉴于整个战役发展情况,我军于16日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即告结束。

38军在汉江南岸防御战中,坚韧顽强,浴血奋战22天,完成配合东线友军取得反击胜利后,军主力也于2月16日17时转移到江北,在上八堂至曹佐里31公里正面上继续组织防御。

继续战斗在汉江北岸

50军主力撤到江北后,继续抗击敌人北犯。148师在广北里、三碑里、东九陵地区,149师在素岛、浮里岛、龙马峰等地区,150师在礼峰山、金谷里地区分别占领阵地。当时,50军损耗极大,极度疲劳,北渡汉江之时,能成建制投入作战的兵力只有4个营另4个连,还不到半个师。

88.3高地的背水战是50军转移到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的第一场战斗,该高地紧靠汉江南岸,雄踞江南,俯瞰江北平原,像一颗钉子,钉在敌我阵地面前。军命令148师坚决守住这个滩头阵地,148师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442团1连。在这个三面临敌、一面背水的高地,2月14日起,1连血战36小时,击退两倍于己的敌陆空联合多次攻击,阵地被毁,人员大部伤亡,阵地仍岿然不动。

149师447团在浮里岛的战斗也打得很精彩,该岛是汉江江心的一个沙洲岛屿,是敌北犯的必争之地。447团命1营3连带团侦察排坚守防御。2月18日起,美3师15团百余人渡江分两路来犯,被我粉碎。敌加大火力准备,欲将浮里岛炸平,岛上一片火海,但我英勇顽强的勇士们依然坚守住了这个孤立无援的岛屿。强攻不成,美军改变战术,2月21日晨组织一支百余人的特务队趁江面浓雾前来偷袭,3连潜伏哨发现后及时报警,战士们放下早饭,一鼓作气将敌特务队赶回江南。此后,3连又与敌多次展开激战,累计歼敌130余人,3月14日夜奉命撤离。该连在浮里岛坚守25昼夜,胜利完成了任务,被50军授予“浮里岛连”称号。

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38军也撤向汉江北岸。当时,我战略预备队除第19兵团已于2月15日入朝正向预定地区开进外,第3、9兵团要在4月初才能到达三八线以北地区集结。中朝两军于2月17日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争取两个月时间,以集结兵力、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待引敌深入,置汉江于敌背后,再行反击。

在我西线部队全部北撤后,敌进攻部队于2月20日才基本占领汉江南岸阵地,在火力侦察和干扰下,进行渡江准备。同50军相比,38军的实力也有相当削弱,已减少到该军入朝以来的最低限度,许多班排在坚守中与阵地同归于尽。每个步兵连的战斗员,在40人以下的占了1/2,枪弹损耗无补。尽管如此,部队士气仍高,许多单位表示要在最艰苦最严酷的考验中,创造英雄部队。根据江南守备经验,细致勘察防御地形,在火器配备上,采取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等方式作战。

3月7日,美第8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指挥部队发起全线进攻。美25师、24师分别向我38军114师陵内里、合甲山等阵地和113师杨村里、玉泉里、上谷里等阵地猛攻,在敌强大火力轰击下,我伤亡较大,不少营连已不成建制,予敌重大杀伤后,我主动放弃部分阵地。采取节节抗击,机动防御的战术,于3月16日在友军形成议政府、清平里防御地域之时,奉命北上,4月初进至顺川、肃川地区休整。

50军150师在3月7日晚至8日拂晓,由450团7连对占领礼峰山西南侧部分高地进行反击,击溃美24师一个营的兵力,夺回失去的阵地,歼敌250余人。3月9日,50军按照志司命令,为缩短供应线,等待后续部队接防,在汉江以北亦采取运动防御,边打边向三八线以北撤退。3月14日,我军主动撤离汉城。次日黄昏,当9兵团26军赶到接替防务后,50军在高浪浦里渡过临津江,进至金川、白川、沙里院、平壤以北地区整补待命。4月中旬,该军搭乘火车回到祖国安东、凤城地区休整。

艰苦卓绝的壮举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的汉江南北守备战,从1951年1月25日至3月15日,整整50个昼夜,志愿军38军和50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汉江两岸。特别是汉江南岸20多天的坚守防御,艰苦卓绝,气壮山河!面对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人,两军指战员依托临时构筑的简陋工事,在严寒季节,一把炒面一把雪,用机步枪、手榴弹、铁锹、十字镐、石块与敌人殊死拼搏,以无比坚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用血肉之躯,战胜重重困难,以重大牺牲,抗击敌人的逐点进攻。汉江南北守备战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钳制了敌主要进攻集团,保证了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物资弹药补充以及我军后续兵团的开进,为准备实施战略反击争取了时间。毛泽东曾说,志愿军抗美援朝,“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奇迹,由第50军和38军在第四次战役肩并肩在汉江50天阻击战中率先创造。

据军史记载,此役38军共毙伤敌10747人,俘敌86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自身伤亡惨重,战斗员所剩不到5000人。50军在1950年10月仓促入朝之时,人数仅3万余人,装备亦差,前三次战役缴获甚少,尤其缺乏反坦克武器。在汉江防御战中,该军毙伤敌11000人,俘敌61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支,汽车17辆,炮34门,击落击伤敌机15架,击毁击伤敌坦克37辆,取得不俗战绩。50军也付出较大代价,仅战斗减员就达6256人,加上非战斗减员,全军损失超过1万人。

汉江防御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的防御作战,其激烈程度和全新的特点,都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在面临美军空地配合的立体进攻下,志愿军迅速转变以往国内战争时打阻击的战术观念,认真吸取教训,积累宝贵有效的防御经验,初步摸索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的新战术,这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真实“三八线”: 汉江防御战, 战后军长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指挥汉江防御战的50军军长曾泽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50军447团被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参加汉江防御战的50军,其英勇顽强,战斗期间数次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令表扬。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也高度赞扬50军,表示要给予优先换装。军长曾泽生回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两次亲切接见,毛泽东鼓励他说:“你们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漂亮的嘛。”这让曾泽生激动不已,作为起义部队出身的50军获得了最高统帅的肯定。50军在解放军序列里,一直保留到1985年百万大裁军才撤消番号和建制。“白云山团”所在师改编为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是目前我军序列中保留建制最大的一支原国民党军起义部队。

【结语】我们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