불교·불경(佛敎·佛經)

一切唯心造

含閒 2017. 1. 30. 17:55

佛与性-一切唯心造(一心十法界)

  (2009-01-17 15:04:47)

一切唯心造(一心十法界)

佛与性-一切唯心造(一心十法界)

 三界唯心,万物唯识。说明众生流转六道,都是生灭妄心所造成。所以这个心,是指集起的妄心。《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从总的来说,世间、出世间十法界的四圣六凡,皆唯心所造,心迷随于染缘,便现六凡;心悟随于净缘,便现四圣。那么,这个心又是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真如法性,因为从真起妄,全妄即真。所以,《华严经》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与性-一切唯心造(一心十法界)

 

佛与性-一切唯心造(一心十法界)

佛与性-一切唯心造(一心十法界)

性者理性,理本绝朕,元无圣凡、迷悟,只言理具十界圣凡而已。心者于理成事而分圣凡迷悟也。故心生种种法生,法即事理。盖以事不自成,得理故成;理不自显,由事故显。所谓举法皆心,举心皆法,是故十界无不唯心唯性。

(所谓性,即佛性,亦即真如。)

真如之体荡然空寂。非同顽空。寂而常照。

真如之用了然觉知,非识染着。照而常寂。

寂照不二名如,悲愿不舍名来(如来)

凡夫来而不如。小乘如而不来。唯有佛乘,如而能来。

一、心动即变相,即十法界依正大小研(美)丑等众相。           (外览而可别)

二、心住即变性,众相各有性分不可改移。                                (内自分不改)

三、心异即成体,众相各有体质不同。                                       (主质名体)

四、心起念即生力,众相各有力用之能。                                   (功能为力)

五、心思念即能作,众相各有造作。                                          (构造为作)

六、心想念动即成因,众相生起各有本因。                                (习因为因)

七、心念念相续即助缘,众相生起皆仗助缘而成。                     (助因为缘)

八、心动念和合即成果,众相善恶大小皆是随因成果。              (习果为果)

九、心动念和合所变之心、自变自缘、建立境界、即是报。       (报果为报)

十、心动为本,受报为末,本末究竟,皆唯一心造也。              (初相为本,后报为未,事理归趣为究竟)

果分研丑曰报如桃,满树研丑不同。相为作事之本,报为成事之末,众相各有理趣、究竟归极。

一心十法界图说明:

《佛学大辞典》解释十法界、正报、依报:

  • 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境界也。
  • 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
  • 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
  • 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
  • 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
  • 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
  • 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
  • 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也。
  • 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
  • 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也。

十法界之事经论无明说。此天台大师依经论之意而立,该收一切有情界之一种法门也。

  • 五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相反就是十恶。
  • 五逆: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 正报:正报亦名正果,即五阴之身也。谓诸众生随其所作善恶之业,各各感得此身,正受其报,故名正报。(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 依报:亦名依果,即世界国土也。谓诸众生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故名依报。